查看原文
其他

厦门教育的十件大事靠拉票决定?其实是……说说你心目中的大事

厦门​日报社/ 厦门招考 2021-03-08


昨天

厦门市教育局公众号重新发布

2019年厦门教育十件大事投票推文

为这两天教育界朋友圈的投票热

划上句号



事情经过是这样的


11月25日,厦门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推文《@所有人,2019年厦门教育十件大事候选名单出炉,快来投票吧!》,文中列出教育部门筛选的2019年厦门教育的25件大事,@所有人参加投票。



这原本是现在司空见惯的微信投票,不过,因为微信会显示每件大事的得票数,因此,有人开始拉票了。


拉票原本也无可厚非,但是,因为这是厦门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出面的投票,有个别热心的学校的个别热心老师也扔到家长群里,号召家长投票,还点名道姓要投哪几件大事。


这下,家长吃惊了:几个意思?教育部不是要求规范校园网络投票吗?这是唯恐网络投票不多,教育主管部门自己上了?


家长们还有疑问:这才十一月,这是要直接跳过十二月过新年的趋势吗?



外行人看热闹,内行人看门道。教育界人士也很着急:2019年全市教育大会召开,肯定是大事,万一它没有被投票上,咋办啊?


还有的人质疑这25件事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年终总结,而不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。


投票是为啥?

应该说,投票当年教育大事,并不是厦门的原创,外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做过这类的年度教育大事投票。


投票为了什么?


一般来说,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类投票,是为了加大宣传力度,制造舆论声势,扩大社会影响力,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教育,理解教育。



很显然,教育主管部门也注意到了实时显示得票数的不妥,及时做了修正。昨天,厦门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删去了25日的推文,又重新推送了教育大事投票推文,但是,这次只有单纯的投票,把得票信息隐去了。


不过,得票信息的隐去,使得大家投票动力不足,推文的点击大不如从前。


让人无奈的校园投票

这其实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微信投票第一次引发争议,每年,福建省的最美教师的评选,都要引发朋友圈疯狂的拉票,而且,是持续一段时间,搞得大家无暇去看最美教师到底美在哪里,每天就在得票数上较劲。


应该说,这些教育部门组织的微信投票,目的还是比较单纯,没有商业利益在其中,但是,有些校园微信投票就比较莫名其妙。譬如说,现在,不少公众号很热衷于进行和学校、老师有关的投票。为什么呢?因为学生家长人数众多。


但是,问题在于:很多这类投票都是莫名其妙,譬如说,教育主管部门公布或公示了学校或老师获奖信息,公众号就开始推送投票推文。事实上,这都是评选结果的公布和公示,和得票多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。



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学校明白,老师也明白,但是,每次有这类投票推文出来,大多数学校、老师和家长也在朋友圈疯狂转发,发动大家投票。


有老师说,我们也明知道这种投票一点意义也没有,甚至感觉自己是被公众号绑架了,但是,眼看兄弟学校或他们的老师的得票那么高,我们也只好发动家长参与投票。对于家长来说,原本就是门外汉,看到老师推荐,义不容辞当起推手,甚至家委会出面,来组织投票。



所以,这类投票推文,长盛不衰,公众号抓住学校、老师和学生家长不服输的心理,被“绑架”的学校、老师和家长,乐此不疲。


但是,也有人说,这类投票也不是一点没有用,也是一种对学校和老师的“宣传”,问题在于:大家一旦沉浸在这种拉票臆造出来的榜单中,以后会不会逐渐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?


因此,有人说,大家都在耻笑皇帝的新衣,但是,不少人何尝不是那些指着一件看不见的——实际上根本不存在——新装叫好的吃瓜群众呢?


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投票务必谨慎

不久前,某区评选的优秀老师,官方公众号的宣传推文,号召大家为他们点赞,这原本无可厚非,奇妙的是,这一活动是一家校外补习机构赞助的,点赞者抽奖的奖品是这家补习机构的听课卡。


有家长质问道:一方面,宣传校园里学校老师兢兢业业的事迹,另一方面,又送上校外补习机构的听课卡,这是要打谁的脸?这得打得有多疼啊?



还有人问:在此之前,有学校的奖状、作业本、校服上印有广告,甚至有的竟然在红领巾上印广告,这些行为,都被教育部严令禁止,宣传优秀老师的推文,用校外补习机构的听课卡做奖品,性质不是一样的吗?


实事求是地说,很多时候,这类不妥当的投票,主办部门也不是顶风作案,很多时候是头脑缺少一根弦。但是,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缺少这根弦啊!这是因为,在纯洁的校园,不应该被蒙上商业味儿,特别是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。


人民网曾经发表一篇评论,随着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,学校可以尝试去“与时俱进”,涉猎一些新生事物,社会也鼓励这样的创新。但创新应该有底线、探索应该有红线。凡涉及到中小学校,一定要慎之更慎,绝不能逾越法律法规的红线、不能触碰孩子的心理底线、不能超越职业操守的界线。


不要把学生家长当成“唐僧肉”

校园里还有不少类似投票的怪事,例如,下载和教育无关的APP,最近,我们又收到家长的一条留言:


一年级时学校推荐加校讯通,三年了,每年收到的短信通知不超过20条,平均一条6元。有必要吗?不是有Q群、微信群,现在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,学校强制大家加校讯通有意义吗?教育局可不可以制止一下这种行为呢?



有人看出本质:所有这些怪现象的背后,都是把学生家长当成“唐僧肉”,薅学生家长羊毛。


的确,现在把学生家长当成“唐僧肉”的人越来越多了,挟孩子而令家长的事也越来越多了,而且,越来越肆无忌惮。


有人说,有时,想到这些真的会让人冒火,忍不住会想: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自己也有孩子,或是即将有孩子,他们难道不在乎他们的孩子也这样被“绑架”?



回到厦门教育大事


这几天,有人质疑2019年厦门教育大事,不是老百姓关心的,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总结。


应该说,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,教育主管部门从自己角度来看厦门教育大事,也无可厚非,毕竟人家标题也不是说“百姓心目中的2019年厦门教育大事”。



我们为您提供教育主管部门的

十件大事的候选名单

您可以在留言区说说自己心目中的

2019年厦门教育的大事

当然,还有十二月呢~



“我想自杀!”18岁儿子深夜给父亲发短信!还有孩子吞下12支水银体温计!都是为了啥?


小学生甩手速算,15分钟算对219道题!算得快就是数学学得好?42岁院士说……


让不午睡的娃娃自扇耳光,幼儿园老师被辞退,被罚的家长却反对……


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



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
记者:佘峥 综合厦门市教育局(XMEDU_2016)

编辑:蒋含 值班主编:林燕贞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